“肠管内布满密密麻麻的息肉”大家可以想象是什么样,也可以看我最近一台手术切下来的肠管照片,如下:
一、为什么肠管内会布满息肉?
这是一种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,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,英文简称fap。
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了大大小小、形状不一的息肉腺瘤,数目至少在100枚以上,多的甚至在3000-5000枚,几乎看不到正常的肠粘膜,而息肉也会出现破溃、出血、溃疡等,如果不及时干预,百分百会发生癌变。
二、fap会有哪些表现?
患有该病的患者一般在10-15岁左右肠道内开始长腺瘤,然后逐渐出现一些症状,但都容易被忽略,可能到20岁左右症状较明显时,才会就诊,继而被确诊,常见症状如下:
1、腹泻、稀水样便、黏液便;
2、便血、脓血便,因息肉充血、糜烂、出血会出现便血、脓液便的情况;
3、腹痛,严重者会因息肉体积较大,出现肠梗阻、肠套叠,继而引起腹痛、腹胀、恶心呕吐等症状;
4、消瘦、贫血、乏力、食欲不振;
5、肠外表现,如视网膜病变、胃/十二指肠息肉、骨瘤、胶质母细胞瘤等等。
三、fap遗传率多大?如何筛查?
如果本人患有该病,其兄弟姐妹、子女大约有50%的发病风险,如果不治疗到40岁左右百分百会癌变,一般建议在20岁左右就及时手术干预,防止其癌变。
对于一些年纪较轻、直肠息肉较少的fap患者,多见于保留部分直肠,然后定期随访,对性功能、大小便功能的影响较小,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。
简单说,如果一个人患有fap,其直系亲属,及子女、亲兄弟姐妹,也要及时进行相关筛查,具体如下:
1、结肠镜,最好从10-15岁开始每年做肠镜,持续到35岁左右,没有出现息肉,之后可每2-3年做一次肠镜。
2、基因检测,可以检测是否有遗传基因突变。
3、其他检查,包括常规体检、胃镜、眼科、口腔、骨科等。
四、fap如何治疗?
很多人对肠息肉治疗的印象,是直接在内镜下摘除,但是fap密密麻麻、大小不一的息肉,内镜下全部摘除是不太可能的,只能进行手术肠管切除,当然,早期如果肠息肉数量较少,可以考虑在内镜下摘除。
临床上,对于确诊的fap患者,考虑到息肉癌变率较高,多会进行早期根治或预防性手术治疗,也就是将息肉数量较多的肠管进行切除,包括全结肠切除或全结直肠切除,如何选择主要取决于直肠息肉的严重程度。
手术切除方式主要包括:
一是全结直肠切除 永久性回肠造口,治疗较彻底,但术后功能较差;
二是全结肠切除 回肠直肠吻合术,可保留直肠,损伤相对较小,需要定期复查肠镜,发现直肠息肉立即切除。
三是全结肠切除 直肠黏膜剥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,可保留肛门、排便功能相对较好,但同样需要定期做内镜。
总的来说,目前这三种术式是比较常见的,治愈如何选择,要看患者病情、外科医生经验综合评估后制定,而术后也并不是高枕无忧,也要定期复查肠镜,具体遵医嘱进行。
关注【东肿结直肠陈海鹏】,了解学习更多肠癌、间质瘤知识。